27日,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副中心站正在紧张建设当中,该站为多条城际铁路、地铁和公交的交通枢纽。
碧波荡漾的北运河旁,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正在紧张建设当中。未来这里将成为连接京津冀的重要铁路门户。国铁集团27日介绍了京津冀地区铁路规划建设情况。截至2022年8月底,京津冀三省市铁路营业里程达10848公里,其中高铁2369公里,实现铁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全覆盖,高铁覆盖京津冀所有地级市。
副中心站开挖地下站台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忙碌的施工工地上,塔吊林立。“副中心站就像是一座超大号的地铁站,地下一层是进站层,地下二层是候车层,所有铁路站台都在地下三层。”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城市副中心站已经完成地下二层候车层的结构,正在继续向下挖地下三层,加紧完成铁路站台的施工。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位于副中心核心区,西起北运河东岸,东至东六环外路县故城遗址区。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原则推进实施,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副中心站枢纽集成京唐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2条城际铁路,地铁6号线、22号线、M101线3条地铁和15条公交线路,可实现1小时京津冀都市圈交通,15分钟直达首都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机场、30分钟到达核心区的交通高效衔接,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客运枢纽。项目预计2024年12月底完工。
副中心站枢纽是北京东部地区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通过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提升城市副中心对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东部区域的交通辐射能力,进一步发挥城市副中心的交通枢纽门户作用,完善北京市客运枢纽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地下的副中心站枢纽将与周边融为一体,形成“站城融合”的城市综合体。副中心站枢纽基于“站城融合”的理念,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筑规模128万平方米,地上商业、办公、酒店等综合建筑规模139万平方米,实现交通功能与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高效耦合,将成为副中心未来的交通中心、首都北京新门户、副中心的活力核心。
京唐京滨城际“最后冲刺”
再过不久,京唐、京滨两条城际铁路也将与旅客见面。燕郊、大厂、香河等地将拥有一条直达城市副中心的轨道快线。
京唐城际铁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终至唐山站,线路全长约148.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共设置北京城市副中心、燕郊、大厂、香河、宝坻、玉田南、唐山西、唐山8座车站。开通初期,列车由北京站始发终到。京唐城际铁路是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路,将以城际客流为主、同时承担部分中长途跨线客流运输功能的高速铁路。
京滨城际铁路起自京唐城际铁路宝坻站,引入既有滨海西站。正线线路全长约96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全线共设置宝坻、北辰、天津机场、滨海西4座车站,初期开通宝坻至北辰段。
京唐城际和京滨城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交通支撑,是京津冀城际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京唐城际和京滨城际铁路人员筹备、职工培训、客运设备设施等工作已基本准备到位,进入联调联试阶段,正在为全线开通运行做最后的冲刺。
“轨道上的京津冀”超一万公里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铁路建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陆续建成投产了京张高铁、京沈高铁、京雄城际、崇礼铁路、北京丰台站、雄安站等重大项目,并加快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津兴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等重大工程,计划年内建成京唐、京滨铁路,开工建设雄安新区至商丘、雄安新区至忻州、天津至潍坊等高铁。
截至2022年8月底,京津冀三省市铁路营业里程达10848公里,其中高铁2369公里,实现铁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全覆盖,高铁覆盖京津冀所有地级市,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上,铁路将有序疏解北京枢纽跨区域中转客货流。规划北京枢纽客运环线,强化枢纽内客运线路互联互通。充分利用既有铁路,有序推进枢纽货运环线建设,逐步疏解弱化北京货运中转功能,实现各方向货流在北京外围快速通过。同时,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求,有序推动北京城区大红门、顺义、三家店等既有铁路货场转型升级为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外集内配”城市智慧绿色物流配送体系。
在城市副中心铁路布局方面,目前铁路正优化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对外通道,京唐、京滨铁路计划年内建成;加快推进城际铁路联络线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城市副中心线西延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统筹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动“站城融合”发展,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对外门户车站,提高城市副中心的承载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