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查询系统
          • 姓名
            身份证号
            证书编号
            级别
                 
          · 关于“全国城市
          · 关于2018年下半
          · 关于2018年全国
          · 关于 “全国轨道
            分数查询
            姓名
            身份证号
            级别
                 
          • >>访谈会堂 - 访谈会堂
          • 当前位置:首页--> 访谈会堂
          • 让城轨交通更安全、和谐、可持续
          • 时间:2015-11-26  点击次数:3423关闭本页] 字体大小[
          • 2014年,国务院出台《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要求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有条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在我国成为世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速度最快、规模最大国家的同时,线路拥堵、换乘不便、规划网络不合理、安全隐患频发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发展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发展有何影响,面临哪些压力?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科学、可持续发展?日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接受了本刊专访 。

              “城市轨道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措施之一。”

              谈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卢院士露出了笑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总体来说现代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为缓解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卢院士讲到,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较高,客流大量集中。如今,一些特大城市的中心区形成大量的集中客流走廊,常规交通方式难以承受,导致道路交通拥挤、停车困难,甚至中心区的功能衰退。应该说,从交通需求的角度看,一些特大城市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关键时期。

              他认为,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贯彻落实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及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客运量大幅增长,单纯采用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在资源节约 (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资源)、环境保护和运输效率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意义已不局限于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应该站在国家能源战略、城镇化战略的高度,从节约使用资源、统筹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全面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意义。

              卢院士特别强调地下交通发展对于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的重大意义。香港地上道路很窄,地下交通却不然,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私家车各行其道,节约了出行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

              说到这里,卢院士有些严肃: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轨道交通还面临很多问题和压力。像北京地铁1号线,每天运载量很大,而且特别拥挤,像我们这种上了年纪的老人,“挤”不了。而且有些换乘站的换乘时间太长,最后算下来也并没有觉得乘地铁能节约多少时间。这样,轨道交通的快捷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首先,交通网络的规划问题,地下交通和地上交通没有统一规划,造成了有些衔接没有跟上,不仅换乘不便,也带来拥堵。管理上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另外,乘客素质也有待提高,排队礼让、文明乘车都能节约出行时间。”卢院士总结道。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先行,重视地质勘测,强化安全风险意识,线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之间实现统一。”

              “目前有些城市是先发展地表交通,当地表基础设施、商圈发展起来了,再去考虑发展地下,通常是地表大街道,地下通道也沿着走,这是滞后的,有些地表交通发展起来的道路,地质条件不一定适合开发地下,强行建设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合理的发展应该是线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之间要统一。”谈到轨道交通规划问题时,卢院士颇有感触。

              “地铁建设中最核心的工作是规划,我们要借鉴国内外一切成功经验,吸取国内外地铁建设方面的教训,进一步优化总体规划特别是线网规划,使其达到先进水平。”说到这里,卢院士讲了他在悉尼的亲身感受,当时他们住在郊区的中国同事家里,驱车进城,临近市区直接把车停到地下停车场,停车场接地铁,没多久就到了悉尼大学。“这样一来,不仅换乘方便,而且私家车不进市区,大大减少了拥堵。”

              卢院士告诉本刊记者,对于每一座城市,地铁建设都是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项目,既是拉动城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由于地铁工程投资大、风险大、影响大,所以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只有把规划做好,才能保证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

              卢院士还强调要严把地质超前预控关。复杂的地质条件一直是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管控难点,对复杂地质条件必须采取地面补充勘探、物理勘探等手段,全面掌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情况。各参建单位要重视地质勘查和不良地质条件管控工作,强化施工补勘和地质超前预报,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对于一些有过江越水的工程,有些路线在活动断裂带上,或是滑坡、泥石流极其活跃地带,如何确保安全也需要更深入的调查研究,而不是仅凭借想象与简单措施。“要加强安全预警,建立多方面的组合和协同预警预报系统,比如地震、地质、气候、水文等预警预报系统。各系统有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应有综合交流及适时作出预警预报的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地预防安全风险,强化源头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加强过程控制,减少安全事故,提高安全水平。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卢院士始终坚持科学真理。他表示:“地质工作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更应坚持科学,不能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必须实事求是地提出正确意见,才能避免给国家造成损失。如果不能正确根据当地地质条件搞工程建设,常会产生不良效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他因为坚持真理吃过不少亏,但当正确意见被采纳,工程得到安全保障时,就会感到最大的安慰。

              “轨道交通安全、舒适、快捷,运行起来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现代化的设施,人性化的服务,节能环保的运行,都可以增加‘美丽中国’成分。”

              卢院士表示,我国在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心城区的交通问题要依靠公共交通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发展轨道交通来解决地面交通的拥挤,让人们在出行方面感到更方便、舒适、快捷,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时代的趋势,也是必然。但是现在还没有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主要在于轨道交通还在发展过程中,不很完善,相对来讲还没有更好地与城市发展和已有地面交通网络更好地有机结合,形成立体的交通网络。

              卢院士还特别强调,地铁运行的好,能有效改善交通拥堵;如果做得不好,增加的问题如安全、运行不通畅、财政投入等也是包袱。地铁是一种在狭小空间内快速运载高度密集人群的复杂系统,空间狭小决定了其管理措施的难度和复杂性;高速运转突显了系统多方面协调配合的重要性,每一个系统、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安全;人口高度密集决定了轨道交通一旦发生事故就是巨大的危险和灾难;轨道交通的安全与规划、建设、运营等各阶段密切关联,又决定了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这些说明城市轨道交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极其严重。所以,各级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一定要有清醒认识,明确责任,高度重视。而且地铁通了以后并不是一劳永逸,地质、水文等都在发生变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实时监测、分析、判断,确保安全,防患于未然。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民族的永续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和内涵。卢院士表示,各地应因地制宜,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出行需求、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等基本要求,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目标,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采访手记】

              卢耀如院士是我国水文地质学家,长期从事岩溶地质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参与实践及指导了一系列水利水电、铁道、矿山及城镇工程的勘测研究。见到卢耀如院士时,他正抱着一摞资料从楼上走下来,穿着朴素,笑容慈祥,步伐矫健,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位80多岁的科学家。卢院士的办公室不很大,两侧摆满了书柜,办公桌上堆成小山的图纸、文件分类摆放,多而不乱。

              卢院士亲切的笑容,就像一位相交已久的师长在倾心漫谈。话语间又不难体会到他那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和服务公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参与发展规划评估时,专家认证、审查一定要严格,要对工程负责任。”卢院士一再表示要为现在如火如荼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贡献力量。

          • 上一条:【张慎明:理念与实干并行
          • 下一条:【应名洪:让地铁成为城市发展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