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查询系统
          • 姓名
            身份证号
            证书编号
            级别
                 
          · 关于“全国城市
          · 关于2018年下半
          · 关于2018年全国
          · 关于 “全国轨道
            分数查询
            姓名
            身份证号
            级别
                 
          • >>学术研究 -
          • 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究
          • 电动交通与电动车的本质区别
          • 时间:2011-11-08  点击次数:3524关闭本页] 字体大小[
          • 电动车的潮流无疑给世界汽车工业的竞争格局中提供了一次彻底重新洗牌的机会。无论是对美、日、德等传统列强,还是中国这样的新兴力量,所面临的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的电动车技术热潮代表着中国希望籍此契机弯道超车的强烈愿望。

              前两天和国内的一位汽车专业教授聊天时,他就提到,近期作为十二五计划的资金分配时期,国内的各家单位都在拼命的申报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其中最大的一个热点就是电动车技术领域的研究项目。在当今中国,电动车的研究项目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大有当年大跃进的一番景象。

              在这种狂热的洪流中,我们现在最需要考虑的是,我们做事情的方法是否正确和完备。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只要解决了电动车技术就万事大吉,电动车也就自然而然的代替了内燃机汽车。从而汽车业的这场革命也就完成了。因此也就出现了村村都上电动车项目的格局。似乎很少有人系统完整考虑电动车取代传统汽车的解决方案以及对于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

              我们国家好像还没有系统而完整地推动问题解决的传统。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有这方面传统的国家学习和借鉴。作为汽车工业的传统强国,德国不会意识不到动力能源变革的机遇对于保持德国在汽车工业格局中的地位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表面上,德国在电动车领域的活动没有我国这么如火如荼,他们在这一领域的起步甚至比较晚。但在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方面,德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很多方法和策略独树一帜,也可以说因潮流之先。

              与很多国家重点突破电动车本身的技术难关不同,德国更重视系统而整体的推动问题的解决。很多国家强调E-Vehicle(电动车),而德国强调E-Mobility(电动交通)。德国并不认为这次变革仅仅是将道路上的内燃机汽车换成电动车这么简单。他们更加认为这是一个彻底重组整个社会能源与交通的契机。能源与交通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两大基石,能源与交通的变革也自然就是现代社会最根本的变革。与其说德国是在为电动车而调整社会的能源结构和交通系统,不如说德国是在借电动车这个契机来深刻的完成整个社会能源结构和交通系统的变革

              这也是我一直努力向国内推广的一个概念E-Mobility(电动交通)。试图用电动交通去完成这次变革与试图用电动车完成这次变革的根本性区别在于系统性和协调性。德国强调能源、交通和环境的整体解决方案。它覆盖了五大环节,从能源产生结构、电力输送网络、充电相关基础设施、新的电动车概念到新电动经济的循环性发展。这五大环节中,只有一个是跟汽车本身有关的。所以德国普遍达成共识,电动交通的问题不是汽车工业自家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积极参与的重大事务。单单靠汽车工业本身根本无法完成此次变革。

              根据观察,我个人总结了八个大的方面。在这些方面德国社会积极推动电动交通的系统解决方案。

              1. 能源结构的调整

              电动车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如果电力企业依然严重依靠非清洁、非可循环方式发电,那样就等于问题根本就没有解决。只是把汽车的环境问题转嫁给了电力企业。所以电动交通最根本要解决的是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问题。
            2. 电网的根本性革新

              大量电动车给整个社会的用电需求特性带来根本上的改变。继而对电厂地理位置的分布优化,电网的峰谷周期和电力的整体需求量都产生重大的变革需求。因此全新的智能电网技术也处在酝酿阶段。智能电网的目标是,电网根据需求指令电厂进行相应式发电。这样就避免了用电需求低潮期的大量电力浪费。

              3. 电动车本身的技术突破

              这一方面的主体是汽车企业。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获得最大利润,艘以企业并不是天生的创新主体。要想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就必须有外界的压力和引导。因此德国政府和欧盟很注重对企业的鞭策和引导。欧盟逐渐压低“平均新车每公里二氧化碳排量”就是在逐步逼迫汽车企业走向零排放的道路。由德国政府发起的“E-Mobility”项目就牵头德国三大汽车厂商和三大电力企业分别配对开展合作研究,力争实现电动车技术的整体突破。

              4. 基础设施的革新

              由于续驶里程的差异,并不是将加油站直接改成充电站(或者电池更换站)就可以。城市内的充电站(或电池更换站)网络与高速路的充电站(或电池更换站)分布将需要重新规划。联网的充电的计费系统需要设计。另外在电动车续驶问题上,快速充电技术和更换电池电池技术都还没能有压倒对方的优势。

              5. 示范运营

              为了收集用户在日常使用电动车时所遇到的问题,戴姆勒和宝马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示范运营项目。戴姆勒最先在柏林投放100辆电动Smart轿车,并联合RWE电力公司在柏林市区建立500个充电站。然后在意大利和美国加州也开展类似的运营项目。宝马在美国加州、纽约和新泽西也开展示范运营,仅在洛杉矶就有500辆Mini E在进行为期12个月的示范运营。德国企业的示范运营不是在公交车方面,而是着重于私人用户日常使用的示范运营。私家车示范运营代表了德国厂商对自己产品进入市场的信心。戴姆勒预计将于2012年正式大规模量产电动车Smart fortwo Ed车型。

              6. 产业化的前期准备(工业标准与产品制式的制定)

              新技术到规模的产业化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各种工业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琐碎但又无法跨越的阶段。

              7. 社会消费习惯的培养和鼓励

              德国最大的汽车俱乐部ADAC宣布,自己的会员在一定期限内将获得免费充电的优惠条件。

              8. 石化产业的转型问题

              9. 变革后的经济循环问题

              电动交通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大特点是,整个社会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能源电力企业的参与程度以及消费者组织的参与积极性。这主要源于整个社会对此事的认识问题,电动车不是汽车工业自己的事情,而是社会基础(能源与交通)根本变革的契机。

              至于德国如何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分析。

          • 上一条:【浅谈轨道交通区间乘客疏散救援方法
          • 下一条:【为高速铁路系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